中国国家药品监督局提示谨慎选购药品

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,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也在迅速发展。但是网络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同时,也给虚假医药信息和假劣药品提供了很大的隐匿空间。在所有的造假当中,假药,无疑是既危险又害人的一种。它要么因为无效而贻误治疗时机,要么因为有毒而加重病情危及生命。因此,国家一直把打击假药当作一项突出的重要工作,始终保持高压打击。但是,有些犯罪分子,仍然为了牟利而造假。

1464677013917910.png

真实案例——自制假药,兜售天价

江苏女子朱晓艳从网上采购来路不明的减肥胶囊,再自行加工、包装,“打造”自己的减肥药品牌,并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获利近日,经江苏省靖江市检察院提起公诉,法院对一起最高检督办的制售假药案作出一审判决:被告人朱晓艳犯生产、销售假药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,并处罚金160万元。
2014年,朱晓艳在网上购买了一瓶无牌无名的减肥胶囊,成功减肥20多斤。圈内不少朋友看到后,纷纷向她寻问货源,她由此发现了商机,便开始在朋友圈里为该减肥药做代购,从中赚取差价。2015年4月,朱晓艳见减肥药卖得不错,决定自己生产。她通过网络从一家生产减肥胶囊的公司下了30万粒的订单,然后又在网上购买大量简易塑料药瓶,自行印制药品说明书、外包装盒等,生产“美丽曲线”牌减肥胶囊,使一瓶成本仅为15元的假药,摇身变成零售价为398元的减肥“灵药”。为迷惑消费者,朱晓艳还杜撰了“江苏金力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”,制作了公司网站,设立管理后台,并在网站上“晾晒”虚假授权证书。她还引入了代理商模式,在全国发展不同层级的销售下线。截至案发,朱晓艳共在全国发展代理商643人,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7个省、直辖市,销售假减肥药70余万粒,获利60余万元。后经消费者举报,朱晓艳的制售假药行为浮出水面。

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虚假药品信息,违法销售假劣药品,扰乱药品市场秩序,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。为此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多家部委,长期开展打击网上非法售药行为,同时向广大消费者进行以下提示:

1.目前,经药监部门批准在网上合法销售药品的药品零售企业有184家。详细名单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(www.cfda.gov.cn)的“数据查询”栏目中查询。

2.某些网站发布的药品广告宣称能治疗某种疑难杂症的秘方药、高科技新药、便宜进口药、神奇疗效药,或者使用“药到病除”、“肯定能好”等绝对化语言,销售这些所谓“灵丹妙药”的网站很可能就是违法网站。还有些网站,大肆宣传所售药品的研发或生产单位,并冠以国际性、世界性的头衔,像这样的厂家、机构大都是空壳或皮包公司。在此,特别提醒消费者,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宣传一定要有所警惕,主动核实售药网站资质和药品批准文号,避免上当受骗。

3.我国网上售药必须要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核发的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》。凡是向个人消费者零售药品的,首先应当是实体药品零售连锁企业,符合自建网站审批管理规定。取得在网上售药资质的企业,都应该在自己网站的醒目位置上标注资格证书编号,供消费者查询核实。

4.目前,网上药店可以销售非处方药(即指明OTC的药品),但是不能销售“白加黑”、“新康泰克”这类含麻黄碱类的复方制剂,处方药更属网上药店禁止销售的。销售其他不是药品的保健食品等应当符合相关规定,严禁夸大宣传。

5.网上销售最终要由人送货上门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送货人应当是药店自己的配送队伍。药店员工送货上门,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药学服务。药品是特殊商品,储存运输都有专门要求,目前普通快递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条件还达不到药品配送质量要求,快递药品在途风险难以管控,出现药品质量问题难以界定责任。

6.公众在网上购药时如果买到假劣药品或遇到非法售药网站,可以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中心12331举报,也可以拨打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电话 12377。此外,还可以登录上述举报中心网站进行举报。

7.药品是特殊商品,各国都对处方药销售有严格管理要求,不凭当地医师处方不能从正规渠道买到。因此,网上声称代购外国抗癌药等处方药的,其采购渠道十分可疑,药品真假和质量毫无保证,正规网上药店不会设立这种业务。根据地方药监部门既往查办案件取得的经验,网上代购境外抗癌药约有75%被证实是假冒药品,轻则贻误病情,重则造成更大伤害。因此,网上代购境外药品是完全不可信、不可取的。

小贴士:消费者在网上购药时,可以参照以下步骤:

(1)核实确认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售药网站。

(2)主动咨询。网上药店一般都配有专门的咨询药师,您可以通过在线咨询专业药师,详细说明情况,获取有关购药建议。

(3)分清药品和非药品,对店家推荐的不熟悉的产品,确认是否有药品批准文号。

(4)不要在网上买处方药。处方药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的药品,一般消费者或者药师都不具备判断病情和处方用药的能力与权力。即使常见小病,或长期使用的药品,往往也需要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是否维持或调整原有用药。

(5)特殊情况需及时就医。对于某些急需药品或不确定的身体不适,或有超过三天以上不适,建议您及时到医院就医。医事复杂,健康宝贵,不能自冒风险,耽搁病情。

(6)注意药品验收。首先看药品外观有无破损,消费者必须当面开包验收。其次看产品的名称是不是您订购的药品,再次看产品是不是在有效期内,最后在极寒或极热天气里看药品的送货条件是否能保障适宜温度。

 

来源:中国新闻网、妈咪爱婴网

 

http://xzh.i3geek.com

No comments yet.

评论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